北京北四环西路67号,“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红色大字镶嵌在一栋高楼里 这里,自主驾驶,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液态金属.一批拥有尖端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正在拔节期成长,成为中关村这一大创新树强大的新分支 在他们周围,新的工业生态正在萌芽
四十年前,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科学之春”播下了创新的种子,激发了中关村地区科技创新的活力 从那以后,中关村的高科技产业从无到有,高科技企业从小到大,产业体系从大到精。在一个接一个的升级过程中,创新的浪潮汹涌澎湃,永不停息。 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创新发展的精神象征,科技引领未来的精神象征。
高科技产业无中生有:
改革激发无限活力
中关村,因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密集而一度被称为“科学城”。 内部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动力,使人才优势得以释放,新业务得以创建。
从零开始,高科技产业以科学家的“零突破”开始 1980年10月23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一个小平房仓库里,陈春贤创办的“北京等离子研究所先进技术开发服务部”诞生了,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 当时,给这位44岁的核物理专家打破僵局勇气的是一个伟大的梦想:“把中关村建设成中国的硅谷!”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一批科技人员冲破体制和机制的束缚,走出中关村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出海”创办民营高科技企业,于是“中关村电子街”成为一个时代的闪亮足迹。
第一家不批准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第一家政府引导基金,第一个地方科技园区立法.洪流汇聚,汹涌澎湃,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设北京新技术产业发展试验区。1999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名片。 搜狐、百度、新浪、龙鑫等科技公司越来越强大。小米、滴滴、寒武纪等一批新一代科技企业正在国际竞争中迅速崛起和崛起。 2017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到5.3万亿元,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无人驾驶、高清和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高科技企业的成长:
让每一个梦想发光
海杰亚洲(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其成立的八年中投入了近1亿元来研究“针” “这种直径只有2.6毫米的消融针可以加热到80℃,并且可以迅速达到零下196℃,这不仅可以无痛和微创地治疗肿瘤,而且价格比类似的国际产品低得多 ”海杰亚洲创始人黄甘福说
2017年,海杰亚洲复合冷冻消融手术治疗系统作为首台(套)国产创新医疗器械,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专项批准”。 今年7月13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行了首次临床应用。
中关村创业大道,一条200多米长的街道,承载着无数“创造顾客”的梦想 没有空间,有一个开放和低价的商务咖啡馆。不明白,有一种商业模式叫“路演”;没有经验,有各种类型的企业孵化器;缺乏资金,有投资者瞄准了这个项目.中关村创业大道是中关村示范区积极开拓创新的缩影。 2018年1月至5月,中关村每天平均成立89家新科技企业。
优化行政审批,整合政策支持,全方位立体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放宽限制、注入氧气”的创新措施为创新的种子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一代又一代中关村企业从小到大,在这里积累了独特的创新和创业生态。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经过40年的创新发展,中关村逐渐形成了以求真、追求卓越、持之以恒、容忍失败为特征的创新创业文化。
今天从刘传志的联想团队到胡魏武的教子团队、李彦宏的百度团队、雷军的小米团队、王忠林的纳米能源团队、王晓东的生物医学团队和殷琦的人工智能团队.在中关村,一代又一代抱着通过工业为国家服务的梦想的人才展示了他们的雄心,创造了奇迹。 数据显示,目前中关村有2万多家高科技企业,其中320多家上市,1618家在新三板上市。
“让每一个梦想发光。”中关村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中关村,也是一个走过市场潮流、奋力拼搏、走出市场的企业。它还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铭刻在中关村的路标上,鼓励新来者继续前进。
产业结构从大到精: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中关村40年崛起
其核心区位于海淀,创新机制覆盖整个北京,形成“一区十六园”格局,成为首都创新发展的主战场。 中关村肩负着示范的使命,立足北京,辐射全国,撒播创新的种子,在北京研发,在全国制造。保定滨海新区熊安新区.中关村在北京境外设立了20多个合作科技园或成果转化基地,中关村企业在北京境外设立了多个分支机构。
今天,中关村作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阵地,正在努力建设以世界科技前沿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结构。
拥挤的“电子超市”已经消失,已经变成了创新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的路演。一座建筑可以容纳许多创新型企业,因为它是一个“研发大脑” 根据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源地中关村未来将重点发展10个高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疗卫生、智能设备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
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试点政策不断努力,开放毛细血管微循环的服务措施也不断推出。 常规进出口检验检疫一度是制约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突破行业“瓶颈”,北京市会同国家有关部门为园区企业搭建了专业通关平台。 这种“一人专管,一检查即办”的改革,使企业拍手称快,为其他国家借鉴。
产学研结合极大地释放了中关村的创新能力。今天,“放松限制,注入氧气”的概念继续得到完善。大学正在建立一个新的平台,直接连接工业资本、技术、金融和创新项目。
翟立新表示,中关村将在中央政府和北京的共同支持下,进一步发挥其作为未来试点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弥补其不足,为中关村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0年是多事之秋,风险和成功相伴,挫折和荣耀相伴。中关村的发展始终贯穿着一股力量,那就是接力攀登、永不放弃、勇于创造一流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
《人民日报》 (01版,08/05/2018)
友情链接: